李時珍「本草綱目」對蚯蚓的描述「季夏始出,仲冬蟄結,雨則先出,晴則夜鳴,...」,又台灣歌謠「秋風夜雨」中有段歌詞「風雨聲音擾亂秋夜靜,時常聽見蚯蚓哭悲情,...」,因此很多人認為蚯蚓會叫。然而以解剖學的觀點來看,蚯蚓並無發聲器官,而其剛毛與土壤摩擦的聲音極小,人類的耳朵無法聽到。因此「蚯蚓會叫」,應該是觀察不確實的誤導結果。

  蚯蚓以土壤中的有機物如植物碎片、種子或微生物為食(蚯蚓的生態地位仍屬消費者,而非分解者),所以愈是肥沃的腐植土愈適合陸生型蚯蚓的生存,在腐爛植物堆、有機碎屑,或甚至枯木中也會發現蚯蚓蹤跡;淡水型的蚯蚓以絲蚯蚓為例,大多生活於污染河流的淤泥中或水生植物表面,因此太乾淨水域或水流太強的地方是找不到絲蚯蚓的;極少數蚯蚓能適應高鹽的環境,生活於潮間帶海藻堆或泥沙灘地中。

  在自然界中,蚯蚓是一些哺乳類(如鼬獾)、鳥類、青蛙、蛇或魚蝦蟹類的重要食物來源。由於蚯蚓鑽土的行為,及以土壤中的有機物為食的生活方式,可改善土壤的物理及化學性質,因此贏得「大自然耕耘機」及「大自然施肥者」的美譽。所以當我們了解蚯蚓的習性之後,再施用適當的肥料及農藥,當能更有效的增加農作物的產量。

除了釣魚或供飼料工廠製成蛋白質添加於飼料中之外,蚯蚓與生活中很多事情相關且有很多不同的用途:由於蚯蚓喜食腐植性有機物,在歐、美、日都已有成功利用蚯蚓清除污泥、有機垃圾、廢紙等,再將之轉換成有機肥料的例子。也有利用酒廠、食品加工廠產生之酒糟或食品殘渣來飼養蚯蚓,再直接將蚯蚓餵食雞、鴨或供飼料工廠製成蛋白質添加於飼料中;另據聞,東南亞地區以椰肉飼養蚯蚓,既可解決當地椰汁喝完的垃圾問題,養出的蚯蚓肥厚多汁又帶椰香味。

  中國古籍包括「本草綱目」、「神農百草經」、「爾雅」中都有關蚯蚓藥用的記載及描述,「神農本草經」中記載蚯蚓(地龍)可清熱、平肝、止喘及通絡;李時珍的「本草綱目」內使用蚯蚓為方劑的超過 60 幾種,主治腫脹、疼痛、毒瘡、驚風等,以今天生藥醫學的研究角度而言,不少醫學作用具有其潛在的開發價值,包括降血壓(Yoichi et al., 1991; Nobuyoshi et al., 1997; Hahn et al., 1997; Park et al., 1998)、解熱、抗血栓(趙等,2002)、抗菌等。第一個蚯蚓抗菌胜? lumbricin I1998 年自 Lumbricus rubellus 分離出來,可廣效地對抗革蘭氐陽性與陰性細菌,並可對抗真菌且不具溶血性,對實際臨床應用有極大的價值。蚯蚓除了內服以清熱、平肝、止喘及通絡外,亦可外敷以治療下肢潰瘍。其用法乃將滲透萃取之地龍體液,過濾後以紗布浸潤,直接置於患處,即可加速患部結痂癒合。

  蚯蚓生活於土壤中,在其進食過程中會吸收土壤重金屬或農藥等,因此是個極佳的土壤環境指標動物。根據研究顯示,有些蚯蚓體內能負荷的重金屬累積含量超過其周圍環境的千百倍,成為繼植物後清除土壤重金屬污染的新希望。這對近來土地重金屬污染事件頻傳的台灣,是個值得重視的研究方向,期望能讓遭受重金屬污染的廢耕地早日復育。另一方面,有些蚯蚓體內的重金屬累積稍微過量,即會發生病變,適合做為田間調查的重金屬濃度偵測器,能降低機器偵測的費用與時間。

  台灣近來由於垃圾傾倒問題日漸嚴重,垃圾減量的辦法一再被提出,特別是將廚餘化為有機肥料的方式,已在關心環保的人士間推廣開來,相信在現行方式外,加入利用被封為「自然的耕耘者」、「自然的施肥者」的蚯蚓,不但能以有機堆肥來減少化學肥料的施用,更可增加垃圾掩埋場的效果及壽命。目前世界潮流是利用紅蚯蚓作為有機堆肥的驅動者,但若能在台灣近百種蚯蚓中找到些適合的蚯蚓協助,並加以推廣,對推廣台灣形象,應有正面作用。特別是在台灣各級學校,如果能有效利用校園落葉和廚餘等製作有機堆肥製作,不但可減少學校經費資出並達到「綠化校園」的目的,更是實施環保教育的具體可行作法。

http://earthworm.zo.ntu.edu.tw/earthworm/basics/ecology/ecology.htm 台灣蚯蚓資料庫
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環保 農業 蚯蚓
    全站熱搜

    俊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